2018年歸國加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中國再攀制冷2019年發現并命名固體龐壓卡效應,青年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科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部副主任李昺始終堅守在新型固態制冷材料、獎獲技術、李昺裝備研究領域。守正他也因在此領域取得的創新材料突破性成果,榮獲了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研究日前,高峰李昺說:“新型制冷材料是中國再攀制冷國內外材料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我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青年力爭早日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科技為我國實現‘雙碳’戰略目標貢獻力量。獎獲” 先人一步發現固體龐壓卡效應 李昺告訴記者,李昺空調和其他制冷設備排放的守正碳氟化合物及氫氟碳化物是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原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制冷領域碳排放占到全社會碳排放總量的7.8%?!皻怏w制冷劑排放后不易消耗,其累積效應十分嚴重。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簽約國家最晚在2047年須將具有強溫室效應的氣體制冷劑的使用量削減至當前的10%。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空調設備生產國和消費市場,尋求新型制冷工質和技術,對于實現‘雙碳’戰略目標至關重要?!?/p> 新型制冷材料指的是一大類通過技術手段合成的材料。李昺介紹,對新型固態制冷材料施加壓力后,會導致材料自身溫度降低,進而吸收負載的熱能,從而達到為負載制冷的目的。這種新型制冷材料與傳統氣體制冷劑不同,在制冷全過程中以固體形態出現,沒有任何氣體參與,不存在碳排放問題,因此新型固態材料制冷技術被稱之為零碳制冷技術。在全球“雙碳”大背景下,新型制冷材料、技術層出不窮?!拔覀冊谒芫Р牧现邪l現固體龐壓卡效應,為新型制冷材料、技術和裝備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全新的攻關方向,在探尋最佳新型制冷材料的道路上先人一步?!?/p> 心系民生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2019年,李昺等人關于固體龐壓卡效應的論文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上。李昺說:“來自4個國家的13家科研機構的23名科學家圍繞共同的目標攜手奮戰,共同完成了這項跨國家、跨學科的科學研究,讓人感受到強烈的科學家精神和科技創新的力量?!?/p> 在一系列塑晶材料中,李昺等人發現了最高達到687焦耳每千克每開爾文的等溫熵變,其熱量變化較傳統固態制冷材料高出一個數量級,也就是十倍以上的變化?!拔覀兊难芯块_辟了新的方向,目前仍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制冷材料研究的競爭十分激烈,慢進亦是退,我們只有不斷探索,尋找并發現最適合產業化的新型制冷材料,才能打造出能夠造福民生的新型制冷裝備?!?/p> 龐壓卡固態制冷材料研究成果在制冷產業引起巨大轟動,多家國內外知名制冷企業很快便與李昺取得聯系。面對企業十分迫切的成果轉化需求,李昺不厭其煩,條分縷析,將團隊最新的科研進展以及未來攻關作出詳細說明。通過視頻會議等形式,他始終與一些制冷企業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和交流。李昺認為,科學界還在尋找可替代現有氣體制冷劑的最佳的新型固態制冷材料,龐壓卡固態制冷材料是候選之一。但從基礎研究成果到產業化開發,還有一段距離,還需要做大量的科研和產業化基礎工作?!褒媺嚎ü虘B制冷材料具有多項不可比擬的優勢,擁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對其產業化非常有信心?!?/p> 守正創新錨定正確方向闊步行 能夠成為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百名獲獎者的一員,李昺感到非常榮幸?!斑@是對我研究工作的認可,更是鞭策和激勵?!崩顣m認為,在科學研究中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巴ㄟ^不斷學習,我深刻感受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技創新的戰略意義提升到新的高度,體現出黨和國家對科技創新工作高度重視??萍脊ぷ髡弑仨氁獔远▌撔碌恼_方向,要錨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展科研創新。我要堅持‘四個面向’,在國家‘雙碳’戰略下沿著既定的布局和路徑,勇毅前行,探索創新?!?/p> “國家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歸國發展有利于人盡其才、學以致用?!崩顣m說。在美國、日本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做博士后、開展中子散射技術研究6年后,他下定決心回國發展。李昺是國家級引才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當選了2019年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被評為沈陽市“杰出人才”。近年來,李昺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國科學院原始創新項目,獲得了遼寧省首屆“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沈陽市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支持?!皣?、省、市對人才的重視和支持力度日趨加大,為青年科技工作者營造了良好的創新生態,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建設創新沈陽添磚加瓦?!崩顣m說。 科研工作之余,李昺承擔著沈河區文藝二??萍驾o導員的工作,定期開展科普課程。另外,他還在中國科學院公眾開放日、科普月、全國科普日等節點,為中小學生送上科普報告?!翱萍际堑谝簧a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為黨和國家的事業輸送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就必須從少年兒童抓起。我們要引導兒童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小培養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這是每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p>